您所在位置:首页 媒体中心 用工策略解读

明年起延迟退休实行,企业如何迎接用工挑战?-善世集团

日期:2024-12-25


202511日起,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政策正式生效:


1. 实施时间:如果在2025年1月1日及之后达到原法定退休年龄的职工,将会涉及延迟退休。

2. 原则:小步调整、弹性实施、分类推进、统筹兼顾。

3. 调整后:法定最高退休年龄


职工类型

出生日期

延迟后法定退休年龄

男职工

1965年1月1日—1976年8月31日

60岁1个月——62岁11个月

1976年9月1日(含)之后

63岁

管理或技术岗位女职工

1970年1月1日—1981年8月31日

55岁1个月——57岁11个月

1981年9月1日(含)之后

58岁

非管理或技术岗位女职工

1975年1月1日—1984年10月31日

50岁1个月——54岁11个月

1984年11月1日(含)之后

55岁


4. 基本养老保险最低缴费年限


年份

最低缴费年限

2024年—2029年

15年

2030年

15年6个月

2031年

16年

2032年

16年6个月

2033年

17年

2034年

17年6个月

2035年

18年

2036年

18年6个月

2037年

19年

2038年

19年6个月
2039年及之后 20年


问题来了,相关规定必将对企业劳动用工产生深远的影响,企业该如何应对?



延迟退休将对企业用工

产生哪些影响?


  • 影响1:社保补缴诉求将明显增加

延迟退休新增将领取养老金的最低缴费年限由原来的15年逐步过渡到20年,对于一些缴费年限不足的劳动者,如此前的工作履历中存在社保欠缴等情形,为了更好的满足退休条件,劳动者将有很大动力要求原雇主补缴社保,哪怕已经是离职多年的雇主,这势必会增加企业历史性社保补缴的合规风险。


  • 影响2:解雇保护的判断难度增加

法律规定,本单位连续工作满15年,距离退休不满5年,用人单位不得实施无过错解雇。延迟退休新政规定了逐步过渡的退休年龄,这使得HR从业者需要更精确的判断每一个劳动者的退休年龄,上述问题和领取养老待遇交织在一起,增加了判定解雇保护范围的难度。


  • 影响3:中高龄劳动者病假、工伤风险增加

由于员工需要工作更长时间,部分高龄劳动者的身体健康隐患、发生事故的可能性都会增加,势必会增加企业病假管理成本以及工伤赔付成本。


  • 影响4:增加部分企业的用工成本

一些劳动力密集型企业如保洁、保安、餐饮企业,本来大面积使用已退休人员,随之延迟退休政策的实施,该类企业的劳动力招募对象范围缩小,部分不得以招聘“未退休人员”,需要正常缴纳五险一金,此会增加企业的用工成本。


  • 影响5:企业执行员工退出周期拉长

中高龄员工的退出主要集中在“退休”机制,由于中高龄劳动者需要工作更长的时间,企业对该类群体实施“退出”的时点需要延后,势必一定程度上影响“新陈代谢”,即减缓使用年轻劳动力替换年长劳动力的过程。


  • 影响6:HR协商解除难度增加

随着中高龄劳动者比例的增加,企业操作协商解除的难度也会增大,一部分劳动者希望工作更长时间以维持收入,企业的商业需求与员工的个体需求将会出现更大的差距。


  • 影响7:灵活用工比例会增加

由于传统标准用工成本高、周期长,可能出现越来越多的企业通过灵活用工降低成本,包括通过外包、退休返聘、兼职、平台用工等转移风险和降低成本。



如何应对延迟退休政策?

附:劳动用工实操建议


绝大多数的企业,尚未意识到延迟退休给企业劳动用工带来的深远影响,比如:

  • 职工办理退休需要提前对其档案进行审查,档案材料不全还需要职工补齐;

  • 退休还涉及职工养老保险缴纳是否足额、是否存在断缴等问题,这些问题大多数是历史问题,解决起来复杂且困难;

  • 最主要的是,在新政下,劳动者何时退休单位很难把握,退休手续本来就需要提前安排办理,再加上职工如果提出提前退休,如果单位制度不完善、准备不充分,职工提前退休的愿望有可能因为流程手续问题落空,从而产生纷争。


以下是对企业劳动用工的一些建议:


1. 补充收集员工相关信息、梳理员工延迟后法定退休年龄, 规划退休办理的时间和流程。

  • 收集员工出生日期。

  • 收集员工的社保缴费年限信息, 以便明确、梳理每个员工的延迟后和延迟前法定退休年龄、以及员工可以选择弹性提前退休的时间点。

  • 提前与员工确认办理“弹性”提前或延迟退休的意愿以及期限, 明确退休的时间, 做好提前规划退休办理流程。


2.审查并修改规章制度或劳动合同中关于退休年龄相关规定。

更新员工法定退休年龄的表述, 并加入遵循国家及地方最新法规的条款。


3.制定提前或延迟退休相关规章制度。

在企业规章制度中, 针对提前或延迟退休的条件、工作交接、提前通知、损害赔偿等与提前或延迟退休相关的事项进行明确, 为员工的退休流程办理提供指引。


4. 制定提前或延迟退休相关协议模板。

针对提前退休和延迟退休, 事先分别准备协议或确认书模板, 以备实际需要。


5. 准确理解并适用《劳动合同法》等法律法规规定。

例如,距离法定退休年龄不足5年的年龄判断,不能像之前一样“一刀切”,而是根据每位职工的法定退休年龄分别计算。


6.密切关注劳动强度相对较高岗位职工的身体状况,适时进行岗位调整。

由于法定退休年龄的提高,对于劳动强度相对较高的岗位(比如需要夜班工作的岗位等),随着职工年龄的增长,职工生病、工伤的概率可能会增加,建议单位重点关注这些岗位职工的身体状况,可考虑在单位实际情况允许的情况下,对于这些岗位的临近退休人员,与其沟通,看能否提前退休,或者适当进行岗位调整。


来源:本文由善世集团综合三个臭皮匠HR智库、 京师大连律师事务所|宋铁军编写,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平台观点,仅作分享用途。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会展经济×乘数效应未来可期,人力资源服务强化增长韧性

企业用工新选择:全流程灵活用工解决方案

灵活就业人员超过两亿人!什么行业适合采用全流程灵活用工?

新能源汽车行业门店用工紧缺?善世RPO成企业获取人才新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