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首页 媒体中心 HR红宝书

完美求职者居然是职业骗薪!企业如何填补用人漏洞?

日期:2024-12-19

国内顶尖高校学历

曾在知名大型企业任职

带领团队屡创销售佳绩

拥有各类行业相关证书加持

……

这样的求职者,无疑是众多企业眼中的香饽饽。然而,隐藏在光鲜履历背后的惊人骗局——职业骗薪,正悄悄等着企业咬饵上钩。

近期在全国各地已发生多起职业骗薪事件,这给众多企业敲响了警钟。因而企业在追求人才的道路上,必须擦亮双眼,扎紧用人的篱笆。

POINT 01

职业骗薪屡试不爽

企业用人失察、风险重重

近期,有网友曝出令人瞠目结舌的职业骗薪事件,北京出现一批职业骗薪人员,他们面试表现优异,但实际上通过伪造履历同时在多个公司挂职,骗取岗位底薪和业务报销款项,许多企业损失惨重,叫苦不迭。

图片来源于网络

其实早在去年3月,上海警方就成功侦破过类似的职业骗薪案件,抓获53名犯罪嫌疑人,还在现场查获大量伪造的公司印章和学历证书、个人履历等虚假材料。

 职业骗薪案例

2023 年 1 月,上海一家网络科技公司报案称,此前招聘的 8 名员工未达业绩被辞退后,发现他们在本公司工作时还在其他公司入职领底薪,存在求职欺诈。

警方调查发现这 8 人虚构履历等信息,在多行业如法炮制骗薪,研判背后有专业诈骗团伙。经侦查,锁定以杨某、曹某为首的 “职业骗薪” 犯罪团伙,于 2023 年 3 月 8 日开展集中收网,抓获 53 名嫌疑人。

到案后,嫌疑人供述团伙包装成员、培训话术去应聘,入职后通过伪造记录、假冒客户等手段骗薪,败露后闹事逼企业付薪,目前 53 名嫌疑人因涉嫌诈骗罪被依法刑拘。

这些案例背后,一方面反映出骗薪者的狡黠与贪婪,他们利用企业求贤若渴的心理,精心包装自己,以达到骗取钱财的目的。但另一方面,企业自身也难辞其咎,只注重表面的学历、工作经历等华丽标签,而忽视了对其真实性的核查。

这种用人失察的行为无疑是将企业置于巨大的风险之中,不仅要面临直接的经济损失,还会对业务业绩、内部员工士气以及企业声誉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扰乱企业正常的经营发展秩序。


🔥扫描文末二维码添加小善微信,回复【背景调查】即可领取一份背景调查资料包。

POINT 02

排除入职潜在风险

企业如何做背调才有效?

越来越多优秀的企业都意识到了降低雇佣风险的必要性。无论是企业自己做背调、或是寻求第三方专业机构帮助,HR都需要全面了解背调过程。想要背景调查的结果更有效,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全面

背调的内容范围越广越详细,更能全面地核实出候选人的实际情况,多维度地规避各种雇佣风险,背调的内容应当包含以下内容:

1. 基础信息核实:身份信息、身份人像、身份有效性等;

2. 教育信息核实:学历、学位、证书、职称等;

3. 不良记录核查:诉讼记录、或有负债、欠费欠税、行业黑名单等;

4. 工作履历核实:这个是背调的重中之重,一般会对候选人近10年或者最近2-3家工作单位的工作经历进行调查,对员工工作履历的调查包括工作单位、工作时间、工作职责、业绩表现、工作态度、离职原因、优缺点、工作风格、是否有竞业限制等。

2、深度

在进行工作履历核实访谈证明人时,不应只依赖、取信于候选人所提供证明人的访谈反馈,还应当自主寻访多角色有效证明人(多部门同事与上司+业务合作伙伴+社会关系等)进行信息的交叉验证,并且至少核实3段工作履历,这样对候选人进行工作能力评价+人物认可度评价+综合评价,背调结果才能更有价值、更有效!

3、分级

虽说背调越详细越全面越好,但也应当根据岗位的性质、层级来确定背景调查的范围与深度,不然很有可能会浪费人力、时间等各种成本,因此背调内容还应当做以下区别:

1. 基层员工入职背调:基础信息核实、学历信息核实、商业利益核实、信用信息核实;

2. 中层管理人员入职背调:基础信息核实、学历信息核实、商业利益核实、信用信息核实、离职原因核实、工作履历核实、单位评价访谈;

3. 企业高管入职尽调:行为风险预警、深度能力发掘、单位评价访谈、工作能力核实、离职原因核实、工作履历核实、信用信息核实、商业利益核实、学历信息核实、基础信息核实;

4. 在职员工合规背调:商业利益核实、工作能力表现、行为风险预警、不良记录核实、信用信息核实。

4、客观

在核实工作履历访谈证明人时,最好是原话记录客观呈现调查结果,确保调研的中立性及结果的可参考性。

5、及时

背调时间最好安排在面试后、发offer前,这样一旦发现候选人有造假、风险行为或其它问题,企业可以及时灵活处理,几乎没有法律风险。

整理来源:才星背调、工人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