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是HR工作的出发点,在具备一定专业能力的情况下,决定高低的往往是你对业务的理解程度。
业务意识强的HR长啥样儿?善世以某互联网公司为例,通过不同段位的HR思考方式来对比。
第一回合 招聘与配置
需求:现有一名前端开发主管提出离职,HR需要和技术总监确认重新招聘的需求。
小陈接到技术部的招聘需求后,和技术总监有了以下的沟通过程:
然而,小陈提供的人选都不能让技术总监满意。
小黄过来一看,说小陈能招到合适的人才怪!然后立马拉着她划重点,明确要和技术总监重新沟通以下问题:
① 能否采取一些措施挽留现职?
② 如果非要离职,前端开发的工作量多大?能否拆分给其他同事?
③ 为什么需要互联网大厂经验?做前端的学历通常不高,经验比学历更重要,是不是可以放宽学历?(具体沟通用人标准)
④ 对比市场薪酬水平,三年以上经验的前端开发1.5-1.8w的薪资竞争力明显不足,选择把薪资调高一点,还是把需求降低一点?(沟通薪资标准)
⑤ 新主管来了之后,他主要解决什么问题?公司最近三个月的上线产品和现有改版是怎样安排的?(沟通岗位工作情况)
总结
HR做招聘,一定要关注胜任力模型,比如招进来的员工需要产出什么质量、什么难度、多少数量的工作成果,在产出这些成果的过程中,员工可能会遇到什么困难。总而言之,HR需要考虑招聘标准与岗位需求、业务实际是否匹配,一步一步深入挖掘,根据不同的岗位建立相应的胜任力模型。
第二回合 绩效、组织发展与培训
需求:老板找到人力资源部门,一起商讨公司人员的绩效、组织发展和培训等相关问题。
小陈觉得这好办!做HR的都有现成的各种工作模板和表格,直接用就好了。
于是小陈:
① 拿出模板和表格,给各部门填写培训需求;
② 根据各部门填写的需求,按照人力资源管理的专业语言包装一下,形成方案;
③ 具体落实如何、执行效果怎样、培训过程出现哪些问题,再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
结果还没开始执行,领导一眼就看出小陈在“套公式”,要求其重做,小黄顺便给小陈支招:
① 老板想要解决的,是“用什么人、怎么把人用好、如何提升个体和组织效率、如何设计员工职业发展路径”等问题。
② 不同部门、不同岗位的人,考核标准不同,能力模型不一样,适用的培训课程也不同,HR要根据实际情况做分类。
总结
每筹划一次培训,HR需要思考培训的目的是什么、培训对象是谁、要达到什么效果、如何检验效果等。比如组织一次产品培训,目的是为了提升业务同事对产品的熟悉度,提高客户服务的专业水平与质量,为了检验培训效果,可以落实老带新互助形式,通过实战演练不断深化,或者结合到工作绩效成果中一起考察。
第三回合 薪酬体系设计
需求:公司已经超过500人,但现有的薪酬体系非常凌乱,老板希望HR可以:对现有员工的薪酬体系进行优化调整,配合公司大规模扩张的战略规划,提高组织效率。
老朱指派小黄接手这项任务,小黄按部就班,很快就给出了开展思路:
① 梳理公司现有人员薪资情况,寻找市场上的薪酬调研,找出各类职位不同分位值的数据进行参考。
② 将岗位职级、带宽级差、对标市场和现有人员和薪资一一对应,该涨的涨,该不动的不动,该降的降。
③ 最新薪酬和职级体系敲定后,计划以此为标准引进新人。
老朱指出:“流程看似没问题,但没有结合公司实际发展情况。”为了让小黄有所对比和启发,老朱特意列出了自己的思考过程:
① 设计意义:公司在快速发展中经常高速换挡,借此机会,可以进行一次深入的人员能力和绩效盘点,树立健康的绩效文化,奖优罚劣;并且可以清除不合适的人员,补充新生力量,完成一次良性的人员优化。
② 优化配置:不同岗位要采用不同的调整策略。重新评估各部门和各业务体系的人力成本,在公司业务战略指引下,优化资源配置,同时把钱花在刀刃上,减少不必要的成本支出。
③ 把握人性:绩效盘点、奖优罚劣、清退人员时需要平衡好博弈关系,把控好过程风险。
④ 激励设计:薪酬调整和期权之间是什么关系?中间有没有互换的可能,如果互换,是怎样的数学模型?除了这个,还有没有其他可行的激励设计?
总结
小黄一看,老朱不亏经验独到,反观自己,只是在用工具理论调整下薪酬而已。看来,业务意识强的HR,他们都懂得借薪酬体系调整之机,将立意上升到企业战略层面。再者,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薪酬体系调整的重点也不同,现公司计划大规模扩张,HR应该在原有薪酬体系上进行优化变革,以提升市场竞争力,同时还可以借助短期激励计划例如项目奖金、年度激励等占比逐步增加的方式,激励员工动力。
第四回合 组织框架设计
需求:公司计划多城市发展,业务体系逐渐庞杂。原组织架构只是按照研发、产品、运营、市场、商务、人力、财务、行政等职能来划分,比较粗糙。老板找到HR,提议调整公司组织架构。
有了上一次的教训,小黄不敢耍滑头了,他先列出自己的想法:
① 考虑到第一次沟通时,老板通常给的是大致框架,很多真实意图还没说明白,我最好问下老板的想法,了解他想怎么调整。
② 结合老板想法的基础上,和各部门负责人沟通现有的组织架构和人员状况,出一版组织架构调整方案。
③ 对现有人员做个粗略盘点,分析人员基本情况,罗列一下大致数据,用来支撑结构调整的思路。
这时小黄突然想到老朱的教导:“这只是表面流程,还没触达业务本质,继续挖!”经过各部门调研和总结后,小黄重新列出以下要点,并得到了老朱的认可:
① 外部环境:公司业务发展到什么阶段了,为什么要进行这次调整,老板为什么要在这个阶段提出?
② 内部影响:原有的组织框架存在什么问题,如果一成不变,对业务发展会带来哪些不良影响?
③ 流程梳理:公司的业务战略和实施步骤是怎样的,老板对于现有组织架都有哪些不满?
④ 部门盘点:现在各部门的业务衔接和流程是怎样的,调整的必要和可能在哪里?
⑤ 人员盘点:目前各部门属于人员冗余还是不足,人员配比结构是否合理?能力框架和经验框架是否合理,如果进行人员快速盘点,切入点和可选的行动方案都有哪些?
⑥ 调整预设:重新调整会对现有团队造成哪些冲击,利益格局上会有哪些变化?
⑦ 路径设计:整个组织架构调整方案的运作路径应该是怎样的?
总结
得到老板的肯定回复后,小黄终于感受到了什么才是有价值的HR!可以看出,业务意识强的HR是在知其所以然的情况下开展工作,是带着业务的思维落到实处,而不是单纯执行,纸上谈兵。
五、HR想要深入了解业务,怎么做?
从以上案例可知,业务敏感度强的HR,懂得从公司、各部门、人力资源专务三个维度思考,在各种业务场景中发现问题,并提出合理化建议,而不是只站在自身岗位来聊人力资源。HR想深入了解业务,要学会回答这六大问题:
1、是什么:这个业务是做什么的?
2、给什么:提供了什么产品和服务?
3、赚什么:这个业务怎么赚钱?
4、担什么:收入和成本分别是什么?
5、做什么:驱动业务运转需要做哪些事情?
6、怎么做:具体业务的执行步骤有哪些?
那么,要去哪里了解业务,有没有具体场景可以参考?
当然有,HRGO创始人李舟安总结出“HR了解业务的具体场景”,善世重新整理后分享给大家。
作为新一代人力资源经营伙伴
善世拥有全国5000+HR优质社群
赋能HR视野与专业同步成长
如果你想获取最新政策、实用资料包
欢迎添加小善申请入群
回复【HR交流】入互动群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