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首页 媒体中心 HR红宝书

善世分享:又一地推出共享员工计划,”共享员工“会成为就业趋势吗?

日期:2020-09-07

今年2月,“共享员工”一词成为热议焦点。

盒马宣布联手云海肴、青年餐厅开启“共享员工”模式,鼓励赋闲待业的餐饮行业员工增援订单激增的新零售生活消费岗位。
与此同时,一些人力资源公司也纷纷借势推出“共享员工”产品,将其称之为“灵活用工”中的一种创新模式。

善世获悉,近日为常态化推进‘共享员工’用工余缺调节工作,促进人力资源合理调配,稳定劳动者就业岗位,合肥经开区决定成立‘共享员工’联盟进一步推进共享员工发展。

合肥经开区人事劳动局局长刘干介绍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在企业复工复产过程中,合肥经开区创新推出‘共享员工’用工新模式。“‘共享员工’一方面缓解了复工企业的燃眉之急,另一方面也为劳动者提供了更多劳动机会。”

共享员工的做法让员工在企业之间临时流动,实现了人力资源的再分配,可以说,“共享员工”的合作,成为国内企业应对疫情进行积极自救的一次创新之举。

那么,”共享员工“会成为就业趋势吗?

不同企业的员工

是如何实现“共享”的?

目前,企业间共享员工主要通过B2B模式来实现。
例如,一家餐饮企业的员工以“共享员工”的身份到另一家零售企业上班,该员工的用工协议,仍需借助一个“第三方”来完成,而零售企业和餐饮企业之间不会直接签订员工劳务关系转让合同。

举个例子,某零售企业与某餐饮企业进行“共享员工”合作:

零售企业以企业方的身份与人力资源企业善世服务外包签订服务合同,再由该人力资源企业与餐饮企业之间达成人员外包的服务协议。
在这种合作模式中,“共享员工”的工资发放也是由零售企业先结算给善世服务外包,然后再由善世服务外包支付给提供临时用工的餐饮企业。

在这种模式下,不仅企业成本降低,还增加个人实得收入,对企业的黏性也更大了。
上述合作本质上是一种短期合作,“共享员工”的劳务关系依然属于餐饮企业。用工合同中约定的时间一到,“共享员工“还要回到餐饮企业上班。
除了B2B模式,一些生鲜企业也可以直接与“共享员工“签订短时雇佣合同。目前,一些生鲜电商已经开始直接面向社会招聘。

在这种合作方式下,善世可根据客户个性化需求定制业务模式,不仅可提供个人和企业的薪税服务,还能为企业提供一站式真零工全流程灵活用工服务。

实现人员招募——电子签约——任务发布——线上接单——线上交付——业绩确认——快速结算——个税处理等灵活用工全闭环管理。

例如,位于上海的一家生鲜电商门店的店长表示,应聘者需拥有B类健康证才能应聘,该企业将按小时为计算单位向“共享员工”支付薪水。

“共享员工”

会否成为一种未来用工趋势?

疫情期间“共享员工”的出现,是一些线上企业面对新的民生诉求,联合共享人力资源的一次有益尝试。其实,市场蕴藏的潜力远不止于此。
2020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曾提出,要“加强对灵活就业、新就业形态的支持”。
早在2017年、2018年,国内一些企业之间就已经互相合作,催生出了像“共享查勘员”、“共享配送员”等这样的岗位。
由此可见,只要市场有需求,肯定会催生出满足这种需求的“服务”。
其次,善世了解,在欧美国家包含“共享员工”等形式在内的灵活用工是一种非常成熟的用工模式。

麦肯锡的一份报告显示,在美国和欧洲,大约有1.62亿的中产阶层通过零工经济谋生。

在中国,近年来企业对灵活用工模式的接受度也越来越大。

据业内《2019中国灵活用工及灵活就业研究报告》显示,2018年至2025年,中国灵活用工市场的CAGR(复合年均增长率)将高于23%;预测到2025年,国内灵活用工市场规模将超过1600亿元人民币。

写在最后

善世看来,在中国,“共享员工”这样的灵活用工模式在疫情暴发之前其实就已存在。
比如网约车司机,有的人可能在不止一个平台进行注册,在好几个企业打工,这种模式在当今时代有推广的价值和意义。
但与此同时,共享员工这种灵活用工模式在中国毕竟仍处于新阶段,因此在共享之前,一定通过补充协议的方式,明确三方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签订的协议中要对有关工作职责、工作期限、计薪方式等内容进行明确。
此外,从长远发展来看,“共享员工”应当由具有专业资质的第三方机构提供人力资源服务,不但能规避法律风险,也能有效降低各方责任,这也是国际上的通常经验和做法。

未来,善世服务外包将不断加强全流程灵活用工系统平台的迭代升级,探索更多灵活用工服务场景,帮助企业做好人力成本优化,用工风险控制,用工结构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