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四川绵阳市商务局印发《绵阳市提振消费专项行动2025年工作清单》,该清单中包含试行4.5天弹性工作制、鼓励企业弹性调休、2025年最低工资标准上调至2200元/月、适当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标准等若干细则……其中4.5天弹性工作制刷爆全网。
一、鼓励弹性作息已经“喊”了十年之久
事实上,四川绵阳并非全国最早提出试行2.5天休假的城市。
早在2015年,在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见》中,就已经有关于优化休假安排的内容。该《意见》指出,落实职工带薪休假制度,鼓励错峰休假,鼓励弹性作息。
1
错峰上下班,多次被讨论
对于错峰上下班,曾有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提出过相关建议:
-
2012年,广州番禺区政协委员提出实施错峰上下班缓解交通拥堵的建议。有关部门答复称,单个地方实施错峰上下班,将会出现与上级单位工作不衔接,影响上行下达,政府单位、窗口服务单位工作时间的调整,会给市民带来诸多不便,宜以市级政府为牵头统筹单位。
-
2014年,有上海市人大代表提出,启动错时上下班预研和试点的建议。当时上海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等部门答复,称错时上下班的思路非常具有建设性,有关方面将听取各方意见,研究提出有效的错时上下班方案措施。
2
有企业尝试弹性工作制
-
2022年3月,携程公司推行“3+2”混合办公模式,允许员工周三、周五远程办公。
-
2023年1月1日起,乐视公司开始执行每周四天半工作制,具体为每周三实行弹性的半天工作制。
-
2023年8月1日起,网红教师张雪峰的公司开始实行每周四天工作制。
此后,全国多个城市开始实施夏季2.5天休假,4.5天工作制引起广泛关注。
据报道称,已有河北、江西、甘肃、辽宁、安徽、陕西、福建、浙江、广东、湖北及重庆市11个省份及直辖市出台了贯彻落实意见,明确提出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和单位实行2.5天休假。
二、具体如何执行仍由用人单位自主决定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各省市政策多为“鼓励性”文件,具体如何执行仍由用人单位自主决定。
同时,文件是鼓励休2.5天假期,而非规定休2.5天,实施时间是夏季,而非整年。这就意味着,如果周五下午休了,其他时候你可能就得加班了。
一个需要重视的现象是,一些企业往往以“弹性工作”“特殊工时”之名,行“超长工时”“免费加班”之实,让关于“休息权”的规定形同虚设。
为防止公司滥用“不定时工作制”,法律规定,一般情况下,企业想实行“不定时工作制”,必须先经过劳动行政部门的审批;而且,只有对高管、外勤、推销、长途运输、出租车司机等特定岗位,可以提出申请。
根据《劳动合同法》规定,由于修改“工作时间”制度,属于“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如果是老员工,需要与职工讨论、协商并公示;如果是新员工,则要在劳动合同里写清楚,得到员工明确同意。
而且,“休息权”是《宪法》赋予劳动者的合法权利。不管哪种工时模式,企业都不能要求职工随叫随到、全年无休。
三、其他地方是怎么实施方案的?
目前,国内已经有多个城市启动执行“2.5天弹性作息”了。下面就来看看,其他地方究竟是怎么休的?
谁能休?
按照这些城市的方案,周末弹性休假的实施对象主要适用于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暂时未纳入实施范围的有政府窗口服务部门、公办医院、公办学校等公共服务部门及应急保障部门。
在贵州省黔南州,还规定每周五的下午安排轮流休假人数不少于本单位人员总数的2/3,每人每月原则上可轮休2次。
怎么休?
从已实行弹性作息的地区来看,周末休2.5天,并非全年12个月都执行。大部分已经执行的城市选择在夏季:
-
山西省晋中市、江西省吉安市:每年4月1日-10月31日
-
江西省上饶市:每年6月1日-8月31日
-
贵州省黔南州、陕西省靖边县:每年5月1日-10月31日
上述地区都明确要求,每位工作人员在规定的时间里可享受每月两次周五下午调休安排。
怎么补?
-
增加工作时间调剂
-
利用加班值班时间调剂
-
利用带薪休假时间调剂
江西省吉安市明确规定周五下午休假时间计入带薪年休假时间,所休时间首先从年休假时间中扣除,年休假天数不足以抵扣周五下午休假累计天数的,可采取每周增加两小时工作时间或者将平时加班补休时间、法定节假日值班轮休时间调剂到周五下午等方式解决。
四、专家看法:弹性工作是趋势,避免一刀切
西南财经大学社会发展研究院院长杨海洋教授表示,缩短劳动时间是社会经济发展和文明进步的必然趋势,但推广需结合实际情况,避免“一刀切”。“文明程度越高,人们对工作与生活的平衡需求越强烈。”
杨海洋表示,过去工人争取每天工作10小时,如今8小时工作制已成常态。随着技术的进步,未来劳动时间只会更短。
“弹性工作制是个趋势,但还需谨慎推进。”国内某高校社经政策研究机构的研究员提醒,缩短工时短期内可能推高企业成本、减少经济产出,对用人单位的压力不小。若劳动投入减少,即便技术升级,产出也可能下降。各地应科学评估自身经济结构、企业承受力。
弹性工作制政策推广可优先在服务业、知识密集型行业试行,制造业等传统行业则需逐步探索。
来源:本文由善世集团综合全国妇联女性之声、南方+客户端、深圳新闻网、奥一新闻、广东省总工会、央视网等编写,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平台观点,仅作分享用途。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