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首页 媒体中心 最新用工政策

报告分享:我国已成“第一会展大国”,多方挑战集中考验

日期:2025-02-25


本文内容摘取:善世集团《2025中国会展产业灵活用工实践观察报告》

封面.png


报告部分内容

我国已昂首阔步迈入大会展时代,实属“第一会展大国”。新中国成立至今,我国会展业从起步到成熟,再到如今的数字化和国际化,其发展历程经历了几个明显阶段,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会展与传播学院院长、长三角会展研究院联席执行院长王春雷在其著作《中国会展业发展:前沿问题与创新策略》第2版中,曾概括了中国会展业发展的五次浪潮。

“旅游业、会展业既有明显的脆弱性,又有很好的韧性,其直接表现就是只要条件允许就能迅速恢复。个中原因,大抵是因为包括旅游在内的休闲是人类的基本权利,会展以及各类活动其实也是人类的一项基本需求,这一点在现代社会表现得更加明显。”——王春雷 2022年12月31日《在当下,我们该如何看待会展行业》

image.png

图源《2025中国会展产业灵活用工实践观察报告》


凭借强大的增长韧性与乘数效应,会展业被称为一个国家的“经济晴雨表”,承载着不同地域、行业、企业、劳动者之间的连结与共赢需求,实现互惠互利、价值共享。

(一)会展经济的乘数效应显著

“会展是内容发生器,也是临时的产业集群,更是一种稳定的经济生产要素。会展提供了一个信息传递的空间,通过产业链上下游快速获取相关信息,使得商业信息在产业链内部有序、有向、有规律地流动。”——罗秋菊 2023年10月25日做客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新闻频道第134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特别节目《广交天下客》

image.png

图源《2025中国会展产业灵活用工实践观察报告》

(二)上中下游产业链环环相扣

一般来说,会议和展览往往聚焦一个主题展开,产业链中游的会展主办方或承办方负责整体的策划与设计,他们将上游、下游以及相关的辅助企业聚集在一起,共同完成整个会展产业链的构建。

image.png

图源《2025中国会展产业灵活用工实践观察报告》

1.上游——展馆租赁方、展馆服务供应商

(1)展馆租赁方:各地的会展中心,例如国家会展中心、琶洲会展中心、广交会展馆、上海世博展览馆、成都世纪城新国际会展中心、‌杭州大会展中心等。

(2)展馆服务供应商:提供包括展位搭建、票务或翻译等服务,例如东恒会展、中青博联、昆仑股份、广交工程、欧马腾、风语筑等企业。

2.中游——会展活动运营商

分为主办单位和承办单位,主要负责会展的策划、发起、筹备、宣传、招展、展后工作等内容,例如米奥兰特会展、法兰克福展览、英富曼会展、振威会展等企业。

3.下游——合作代理机构以及其他会展辐射行业

(1)会展合作代理机构:包括经销合作、代理招商等。

(2)其他会展辐射行业:包括酒店、餐饮、文旅、物流、交通运输等行业。

(三)多方挑战、综合考验

1.专业人才短缺

会展行业作为一个高度专业化的领域,对人才素质有较高要求。但目前我国会展业的人才培养和选拔体系尚未健全,导致专业人才短缺,限制了行业的进一步成长。

2.用工管理挑战

会展行业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企业在一线服务中需要用到大量兼职人员,这类人群大部分不受管理束缚、流动性较高,企业所付出的重复招聘、管理的人工成本较高。

3.活动运营成本高

办一场会展需要付出场地、技术维护、展位搭建等高昂费用,其中场地费占大头,参考《第四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配套现场活动场地收费标准》,上海国家会议中心主会场为3660平方米,2小时最低价格为806,400元;国家会展中心A类会议室为421-457平方米,2小时最低价格为100,800元。

4.展馆利用率不足

一般情况下,展馆利用率达到50%-60%才可能产生较好的市场效益。然而,我国半数以上的展馆利用率低于10%,仅有14%的展馆能达到30%以上的利用率,这表明我国展览馆的利用率整体偏低,主要有前期规划不足、市场竞争激烈、展馆经营管理落后等原因。

5.经营管理要求高

会展行业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和周期性特征,不同季节和年份之间的展会数量和规模存在较大差异,这对企业的资源调配和运营管理提出了较高要求。而大部分展览从业人员缺乏相应的专业技能,从宣传推广到现场布置、活动安排、住宿餐饮服务等可能都由同一批人负责,大大降低了展览的效率。

6.专业化国际化较弱

我国会展业品牌建设正处于关键阶段,但目前会展产业在办展专业化、整合度等方面都在逐步提升,品牌建设过程中需要加强与外国会展商的交流,提升国内会展经济的发展。

……

(因篇幅原因,欲了解全文请查阅原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