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首页 媒体中心 媒体中心

七天三新政,非常时期的广东政策火力有多猛

日期:2020-04-02


仅从简称就能看出政策的重磅和内涵:“个体工商户广东扶持政策23条”“中小企业26条”“促进信息服务和消费25条”。

一般来说,广东近年发布名为“XXX若干条”简称的政策,均是针对当前的一项重头工作,集多部门之力的干货“组合拳”,颇能为企业和居民解决具体问题。

可早在1月和2月,广东就发布过暖企和复工复产的“政策群”。为何到了3月底还有招、还能密集出招?

粤评君根据当下形势,梳理出近日密集施策背后的三个可能逻辑。

这两个“时间窗口”不抓住,产业发展将错过机遇

疫情对世界和中国经济的影响,已经显而易见。

上周,IMF总裁和WTO总干事分别警告,今年全球经济下滑的程度将超过2008年的金融危机。

甚至有人把今年的经济形势和1929年的大萧条相提并论。

因此,3月26日G20领导人应对新冠肺炎特别峰会上,“防止世界经济陷入衰退”成为重要议题。

判断世界经济是否陷入衰退,主流观点是看主要发达国家的经济,如果出现了两个季度以上的负增长,则是肯定答案。

眼下,告别3月,前途未卜的第二季度来了。

第一个时间窗口是,如果世界能在第二季度抵抗住疫情冲击,并在第三季度重振经济,或许有机会避免衰退。

中国GDP比重占全球16%、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达30%,中国经济的恢复至关重要。广东等沿海地区,则是其主力引擎。

第二个时间窗口是,中国作为率先复工复产的大国,比其他国家提前了约2个月。

广东如能抓住这2个月世界经济停摆蕴含的机遇,对外吸引投资和产业转移、对内激活国内市场,厚积薄发、化危为机也并非不可能。

在这两个时间窗口下,广东近期持续发力,一手支持恢复能力较弱的中小企业和个体户发展、一手鼓励居民消费,正是题中应有之义。

因此,我们看到,“个体工商户广东扶持政策23条”继续降成本,加大资金支持,提供更宽松的市场环境;“中小企业26条”降成本超过1400亿元。这些举动就是要力促个体户和中小企业复产又复市。

广东促消费存量和增量“齐飞”。广州、佛山发文促进汽车消费, “促进信息服务和消费25条”瞄准疫情中涌现的新业态、新消费,今年计划拉动基于5G个人信息消费超过100亿元。

截至3月26日,广东全省工业企业用电量达去年同期95.2%。全国3月综合PMI产出指数为53.0%,比上月回升24.1个百分点,堪称V形反转。

可见,在时间窗口期,广东出招之际,制造业活力正在恢复,事情正向希望的方向发展。

2月1.0,3月2.0,“互联网产品式”政策迭代

如果说1—2月的暖企和复工复产“政策群”是1.0版本,那这次的3条政策,及其将撬动的省市系列跟进政策,则是对1.0版本没解决的问题、最新发现的问题,迅速迭代的2.0版本政策。

这有点广东特色的味道。广东近年施政为抓实效,创新出一种“互联网产品式”迭代更新的模式。从“实体经济十条”到“外资十条”再到“促进就业九条”,广东不少重要政策发布实施一年左右,就会推出2.0版本。

回看疫情,租金和资金是初期中小企业主求助最多的困难。

先说租金。

政府显然不能强令民营企业业主减租金,况且民企业主也是“泥菩萨过江”。因此,全国各地1—2月复工复产政策最多只能要求国企业主减租金。

但中小企业和个体户承租的,多是民企业主的物业,1.0版本政策帮不上忙。

2.0版本政策除了国企带头,免收第一个月租金,减半收取第二、第三个月租金之外,广东行业协会商会也在引导专业市场经营者减租金。对为个体户减租金的民企业主,2.0版本政策送上了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优惠。

近期广州、江门、肇庆等地,已经出现一批积极参与的民企业主。

比如,广州天河区市场统一为经营业户按国企标准减两个月租金和管理费,广州杨明国际农资商品交易城为290户减免50%租金。

江门鹤山市民企业主为400多户个体户减免租金1200多万元。

肇庆四会市万兴隆翡翠城为商户减免租金200万元。

再说资金。

1—2月,广东发布了“金融暖企18条”,上线了广东省“中小融”平台。新平台能在线上为企业一体化对接融资、评价信用,至今已实现约48亿元融资。

但广大中小企业依然“嗷嗷待哺”。

在2.0版本政策里,“中小融”平台开发了供应链金融模块。

这或是嗅到广东制造业复苏的气息,以大带小的尝试。

因为进入3月份,制造业大省广东大量的龙头企业复工复产。2.0版本政策提出,这些龙头如能通过2.0版本的“中小融”平台,为其供应链上下游中小企业提供不需抵押担保的订单融资、应收账款融资,广东省财政会按不超过实际年化融资额的1%给予奖励。

这一新举措或将让供应链上的中小企业获超200亿元融资。

可以预计,迭代还将有后续。

定点“打击”,当下最适合“手术刀式”施政

疫情中,不同发展阶段地区各有各的烦恼。政策针对性和操作性缺一不可。

从这3条政策看,不少条款为广东“独家”,且来自企业诉求,不面面俱到,强调务实管用。

比如“精准问诊”。广东全国率先建设中小企业诉求响应平台,在疫情影响日益显著之际,让中小企业有一个直接发声的渠道。近日,这个广东经验被工信部迅速“复制”,要求全国各地推广。

又如“直抵症结”。广东用气需求一直不小,但价格不低。此次中石油、中海油、中石化提前执行淡季价格,省内管道运输和天然气购销价差同时下调,大量中小企业受益。

最突出的,是促消费。近期,浙江、北京、重庆等地发放规模不一的消费券,刺激居民消费。广东佛山、珠海也相继跟进。

但很明显,广东此轮政策的主力,第一波打在“新消费”上。

在疫情防控中,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新基础设施,催生出很多新服务、新产品、新业态、新消费模式,如在线医疗、在线教育、线上文化娱乐等,已成为消费新热点。

广东顺势推出“促进信息服务和消费25条”。通过加大“新基建”力度,支撑新兴领域的企业发展,从夯实产业基础上为“新消费”提供动力。

今年,广东要新建6万座5G基站,拉动5G等相关个人信息消费超100亿元。

换言之,广东政策与兄弟省市不同,在积极应对短期消费端压力的同时,更注重从供给侧发力。

“要应对疫情长期影响,核心政策是让中小企活下来。”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经济学院教授范志勇认为,广东本轮新政迅速、精准,高效地让钱“去找”有活力、有市场的中小企业,有望事半功倍。


版权信息 | 文章内容来源:经济粤评著作权归属原作者。如有疑问,请询问后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