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上海放宽应届生身份认定标准”的消息,曾引发关注。近日,新疆又发布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有关政策的通知,表示将“放宽应届生身份,毕业3年内都算”。
截至目前为止,除了仍处于征求意见阶段的四川,2024年以来,已有上海、湖南、贵州、广西等多个省份的人社部门发文,调整应届生身份的认定标准。
调整范围主要聚焦在两个方面:一是将应届毕业生年限放宽为2-3年;二是不再审核其是否有工作经历和缴纳社保的情况。
根据相关政策,应届生择业期一般为2年内,超过择业期,就成了往届生。同时,择业期的应届毕业生通常还要满足以下条件:持有毕业证书;在规定择业期内没有与任何单位签订任何形式的正式劳动合同、无缴纳社保记录;户口、人事档案等保留在原毕业学校或生源地人才市场。
一、放宽应届生认定标准,对企业有何影响?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副教授、中国新就业形态研究中心主任张成刚表示,对企业而言,招聘应届生主要看重的是其可塑性较强,能够更加认同企业的价值观和企业文化,除此之外还有以下几点好处:
1. 增加招聘选择:放宽应届生认定标准后,企业可以选择更多毕业2-3年内的毕业生,这有助于企业招聘到更多有潜力的年轻人才,丰富招聘池。
2. 降低招聘成本:不再审核毕业生是否有工作经历和缴纳社保的情况,使得企业可以更灵活地招聘应届毕业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固定成本开支。
3. 提升企业活力:应届生通常更具创新精神,他们的加入能为企业注入新思维,推动创新和竞争力提升。企业可以借此机会调整人才梯队,形成更合理的结构,促进长期发展。
4. 松绑应届生身份认定标准,有利于缓解“慢就业”现象。可以帮助毕业生有更多的时间适应劳动力市场,他们可以先尝试短期工作或自我提升,然后在未来合适的时间进入更稳定的岗位。
二、放宽后有利有弊?
除此以外,张成刚还认为,多个省份放宽应届生认定标准,核心在于缓解大学生就业市场压力,也有吸引优秀人才在本地就业的意愿。
这些省份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普遍面临较大压力,也面临一定的高学历人才外流的问题。吸引和留住人才、支持经济发展等,也是出台该政策的考量。
由此可见,在就业市场竞争愈发激烈、求职者普遍追求稳定职位的背景下,应届毕业生的身份显得尤为珍贵。但是这种优势也滋生出另一种现象:为了保留应届生身份,有不少学生不敢轻易就业,主动暂缓就业甚至主动延迟毕业。
有一组数据可以佐证这个情况。智联招聘2024年发布的《大学生就业力调研报告》显示,应届生“慢就业”的比重已从2023年的18.9%增长到19.1%。随着高校研究生招生持续扩招,应届生在国内继续学习的比例提高到6.5%,增长了1.6个百分点。
不过从长期来看,随着应届生身份限制的放松,企业和招聘单位将更加注重求职者的能力和素质,而非简单地依赖身份标签。这对于那些毕业后通过工作经验或自我提升获得能力增强的求职者而言,是利好消息。
整理来源:时代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