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
小小的微信聊天表情符号
也会成为法官判案的“呈堂证供”
因为表情包而陷入的纠纷案可不少
到底怎么回事?一起来了解下
一、因微笑表情引纠纷,员工被开除?
案例回顾
小刘就职于上海一家教培机构,被公司开除。开除理由是小刘在有客户在内的公司群里,言语粗鲁,辱骂同事,严重损害公司形象,违反公司规章制度。
小刘对公司开除的决定不服,认为是同事先在群里发送了“死亡微笑”的表情,嘲讽并激怒了她,她才会言语攻击。
因为对公司开除的决定不服,小刘提起了仲裁及诉讼,结果一审败诉。
法院:微笑表情不能单纯理解为嘲讽,员工言语行为确有不当
小刘不服,向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进行上诉。
在二审开庭中,教培机构拿出了小刘在微信群中辱骂同事的记录。且公司在开除小刘前,曾收到其他员工内部投诉,举报小刘言语攻击同事和违纪。
为此,公司进行了调查,走访了小刘的下属及同事,最后得出结论,小刘确实在日常工作中,存在用言语对他人进行人身攻击的不当行为,甚至有职场霸凌同事的情况。
在庭上小刘也承认,自己的确言辞过激,但这只是情绪发泄,并非辱骂。
最终在法官的努力下,双方达成调解协议,教培机构解除与小刘的劳动关系,并考虑到其目前的生活状况,同意给予小刘2万元的补助。
@善世提醒
在工作对话中,使用表情包确实省时省力,但为了减少误会的发生,建议还是多用文字表达。在工作中出现问题,当面沟通才是最佳办法,而不是不理智地发泄情绪,导致更大的伤害。
二、你发的每一个表情…都有可能成为“呈堂证供”!
此前,江苏高院发布了一篇文章,提醒大家自己发的每一个聊天表情都可能成为法院判决时所使用的证据。并明确表示,下图的三个表情已经被写入了判决书当中,虽说数量有限,但已经开始把表情当做重要的法律依据来判定了。
图片来源:江苏高院微信公众号
虽然是小小的表情包,但在使用过程中确实会引发一些不必要的误会和争议。HR在处理员工关系的时候,不妨留个心眼,以免惹官司上身。
三、如何判定表情包是否“另有深意”?律师:需结合聊天语境认定
一系列案件中,在什么情况下滥用表情包,能被认定为违法?
律师认为,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微信表情包主要是帮助情感表达,丰富聊天体验,特定表情包如果单列出来并没有法律意义,但是如果有聊天记录的上下文作为依托,那么就可以起到与文字相当的作用。
我们在日常使用中,应当以社会普通大众的认知为评判标准,根据使用的场合、使用时前后文的逻辑、受众的对象、一般使用时对方可能出现的反应等综合评估。
表情符号本身并无对错,是每个人人为地赋予了它意义,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滥用表情包如何鉴定违法,还需要结合当事人对被侵害人所造成的伤害来衡量。(参考来源:新浪科技对陕西恒达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赵良善、北京京师(天津)律师事务所冯帅的采访)
来源:本文综合江苏高院、澎湃新闻、湖南省总工会融媒体中心、湘工e家、连云港总工会、新浪科技编写,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平台观点,仅作分享用途。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点击阅读相关文章: